回首頁 | English
 
 
 
 
關於科學營
  為何舉辦科學營
科學營的目標
活動評審方式
科學營獎勵
參加辦法
第23屆科學營贊助單位
關於科學營的20年
講座大師
評審教授
夜談紀錄
歷屆活動
講座大師 - 第三屆
   
朱棣文 教授

1948年出生。1970年於Rochester大學取得數學及物理雙學士學位。1976年取得柏克萊大學物理博士學位。1976 -1978年繼續於柏克萊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轉往美國貝爾實驗室擔任研究員。1987年至今出任史丹佛大學物理暨應用物理系教授及系主任。於 199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朱教授所獲得的學術榮譽甚多,重要者如下:

‧1992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3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4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5年 Humboldt資深科學家獎
‧1997年 諾貝爾物理獎

 
(1) 從逐次檢視嗶一的紐物分子的研究中,我們可期望學到什麼?
(2) 時間測量的簡史

《講題一》從逐次檢視單一的生物分子的研究中,我們可期望學到什麼?
從逐次檢視單一的生物分子的研究中,使我們可以深入透視由許許多多分子所形成的平均行為。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生物過程,例如蛋白質纏結和酵素作用,有可能經由許多不同的路徑完成,其間的暫時態僅能在單一分子的層級上來完全表徵。這些研究也引致我們在思考上的一個新範例。例如,在單一分子層級上研究聚合體的動力學,引導我們發現相同的DNA分子在相同的條件下,可經由多種路徑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在過去的半世紀以來,研究群體試樣的理論和實驗工作中,都未發現有這種「分子的個別性」。

我將介紹我們和其他研究團隊用來觀察單一分子過程的技巧。這些技巧包括光鑷子的應用和光學顯微鏡下的螢光偵測。我們利用這些方法來研究RNA分子和蛋白質的活動及酵素的展開和纏結。

《講題二》時間測量的簡史
利用日曆、天文觀測、和地球上的計時物件來測量時間,在航海測繪、地球的地質史、生命的演化、人類文明的大事年紀,以及宇宙的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所有科學的最精確測量中,鐘錶位居核心的地位,構成時間、距離、和電學標準的定義。

我將摘要敘述從擺鐘至原子鐘的時間測量的發展過程,但著重於建基在原子輻射蛻變的原子鐘。我也將討論在計時能力的精益求精中,如何建構起在過去四百年來的許多科學和技術,並且說明在計時的精準上,我們可期待有一些改進。這些改進又會教導我們什麼呢?


 


電話:02-23970955 傳真:02-23215937 通訊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77號12F之1 電子郵件:wcsedfnd@ms2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