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關於科學營
  為何舉辦科學營
科學營的目標
活動評審方式
科學營獎勵
參加辦法
第23屆科學營贊助單位
關於科學營的20年
講座大師
評審教授
夜談紀錄
歷屆活動
講座大師 - 第七屆
   
錢煦 教授

學術榮譽: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最優教師獎(五次)(1971-1983)
中央研究院院士(1976)
美洲中華醫學會研究成就獎(1979)
臨床血液流變學法瑞馬斯獎(1981)
美國微循環學會蘭迪斯獎(1983)
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傑出研究獎(1985)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特別創新研究基金獎(1985-1988)
美國國家衛生院績優研究獎(1989-1999)
美國力學工程學會麥爾佛獎章(二次)(1990, 1996)
第五屆世界微循環學慈懷法克獎(1991)
美國醫學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1992)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亞爾撒獎(1993)
美國醫學科學院士(1994)
美國工程學院院士(1997)
行政院衛生署壹等衛生獎章(1998)
世界生物流變學會伯述微金牌獎(2002)
美國生理學會德哥斯獎(1999), 凱能講座獎(2003)

 
反饋調控:人體的智慧

人類生理功能在正常健康情況之下,由於反饋調控,能維持在一恆常範圍之內。此項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保持細胞周圍及細胞內液質的物理及化學性能(例如壓力、液量、溫度、酸鹼度、離子及其他化學物質濃度等)之恆常,俾使細胞能發揮正常功能,人體能維持生理狀況。當反饋調控失常時,疾病即會產生,例如有高血壓、發燒等症候。此項維持恆常(Homeostasis)之觀念最初是應用在大體功能的調節,例如血壓、體溫等,一般是靠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作為調控中心。要達成有效的調控,我們必須有感應器或受體(receptor)準確迅速地探測上述的理化性能,然後經由中樞調控有負反饋(negative feedback)的反應操縱受動器或效應體(effector)的功能;因此這些性能如受外界影響有所變異時,能回歸到原來的恆常情況。

近年來生命科學長足發展,其研究進入細胞、分子、基因階層,反饋調控的原理仍然適用,細胞的發育、增生、凋亡;分子的變型、活化、互動;基因的複製、轉錄、轉譯,都有極敏感、極準確的調控。在一般情況下,負反饋可維持恆常。當有必要時,例如在成長階段或有某些外界影響時,這些反應也可以有正反饋 (positive feedback),使生命體能有積極的反應離開原來的恆常,達到功能上的需求。

反饋調控是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是生物演化的結晶,代表我們人體的智慧。這原理不但應用於人體,也適用於社會人群。


 


電話:02-23970955 傳真:02-23215937 通訊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77號12F之1 電子郵件:wcsedfnd@ms21.hinet.net